一、循环水装置的开车
1、化学清洗
一个循环水系统在开始使用时,须进行清洗。因为设备和管道在安装过程中难免有一些微生物及生物粘泥、空气尘埃物、少许水垢及部分腐蚀产物,这些杂质如不清扫、冲洗干净,将会影响设备运行,加速悬浮物的沉积。
已投入运行的循环水系统,在使用较长一段时间后,当水质处理不够理想时,会使换热器传热表面上沉积下列一种或几种物质,如碳酸盐、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等硬垢以及金属氧化的腐蚀产物,菌藻滋生的粘泥等。即使水质处理较好时,循环水经过较长期的运转后,浊度也会大大提高,这是因为循环水浊度的变化受到补充水浊度和空气灰尘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化学清洗对新系统来说,可以提高镀膜效果,减少腐蚀和结垢的产生。对已投入使用的老系统来说,可以保证长期安全运行,较低的操作费用,减少维修时间,节约能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等,因此在水质处理过程中,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目前,国内外关于清洗的方法有很多种,一般可分化学清洗和物理清洗两大类。
化学清洗就是利用酸、碱或有机螯合剂、分散剂等化学药剂,通过化学作用将附着的水垢、污泥等沉积物溶解清洗干净的方法。
2、化学预膜
设备冷却水系统经化学清洗后其管道及设备金属表面非常活泼,极易受空气和水中的氧气等腐蚀因子的侵蚀,若不及时采取钝化措施,会给金属带来比不清洗更为严重的后果。预膜处理的目的是希望在金属表面上能很快地形成一层保护膜,以提高缓蚀剂抑制腐蚀的效果。
三、循环水装置的正常运行维护
系统经清洗、预膜结束后即转入日常运转。根据循环水系统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水处理药剂,并采取如下措施,来保证循环水系统正常运行:
1、严格工艺管理,提高指标合格率
循环水处理,表面看似简单,加入各种缓蚀剂、阻垢剂、杀生剂就行了,可是,真正要把腐蚀、结垢、微生物控制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水质变化大,影响因素多。关键是,一旦出问题,无论腐蚀也好,结垢也好,却是不可逆的。循环水出了问题,有持续性、不可逆性,发生了腐蚀、结垢,只会恶性循环,情况越来越糟,不可能把被腐蚀的金属还原;生成的水垢,要全部清除它,溶解它,也很难办到。所以,在管理上就要尽量避免这些不可逆的因素发生,防患于未然。
我们采取以下措施来保证循环水处理处于优良状态:
a)坚持分析监测制度。规定对水质指标作现场分析,再由公司化验室每周抽样一次,其中还包括对当天所留水样的复查,以确保分析的准确可靠性。
b)重视人工可调指标的执行和考核(药剂浓度、余氯、碱度),对关键操作实行工序管理。我们将水处理药剂投加作为工序管理点进行质量管理,以确保药剂浓度指标合格。
c)工艺指标合格率、分析差错率及工序能力都纳入考核范围。
2、优化水处理配方,调节好水质
水质处理包括二方面:一是药剂配方,缓蚀、阻垢、杀菌哪个都不能偏废;二是水质指标的调整,除了药剂外,水质也有对腐蚀、结垢起作用的指标,如浊度、PH、碱度、钙离子、氯离子等,必须将水质标准调节到药剂配方要求的范围,即要重视前者又要重视后者。其实,后者相当重要,药剂对浊度、碱度、Ca2+、Fe3+的敏感程度、溶解度都不一样。
3、注意收集分析各种信息,不断改进工作
水质对冷却设备的影响是缓慢地,往往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一旦出现问题。几乎没有什么高效的方法可纠正。因此,必须重视对各种信息的收集,做到防微杜渐,预先处理。系统发生腐蚀、结垢,在水质指标中总会有所反映,尽管这种反映是细微的,容易被忽略。如水中总铁浓度上升甚至居高不下,说明系统产生了腐蚀;水中的浊度、异养菌、粘泥、正磷上升,或Ca2+与其他离子浓度比例失调,都说明系统可能有沉积发生和有微生物问题。冷却循环设备大、小修时,换热设备打开进行检查,更是检验水处理效果难得的机会。当换热设备打开时,需要仔细观察设备是否有腐蚀、结垢、生物粘泥的问题存在,这是对水处理效果的真正判断。有时在可能的情况下,专门开一两台设备供检查以取得可靠的信息。对所取垢样进行分析,也能帮助判断出问题所在。
4、注意工艺条件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循环水是用于换热设备的冷却介质,其引起腐蚀、结垢等问题与设备本身的工艺条件也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工况设计低流速、温度高的设备,影响更为显著。这就是同一循环水系统中,不同工况的设备,其腐蚀或结垢倾向表现出很大不同的原因之一。
5、浓缩倍数管理
循环水的含盐量与补给水含盐量之比为浓缩倍数。这是循环水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控制方法是严禁任意排水,乱接水管,使系统密闭循环。发现漏水及时处理。设计浓缩倍数3.0,在设备循环系统使用初期,热负荷偏低时难以达到,控制在设计指标(浓缩倍数为3.0)。随着设备冷却系统逐步正常使用,浓度倍数逐步提高达到设计能力时浓缩倍数可达4.0-5.0倍。由于循环水浓缩倍数不仅是水质指标,也是运行的经济指标。